風格獨特的瑞士搖滾吶喊
來源:歐洲購房網作者:歐洲購房網時間:2015/2/16
掃一掃,隨時看
在伯爾尼老城的地下商店里,一架留聲機正在播放20年代的布魯斯。角落里懸掛著女人的短褲,用來裝點硬搖滾時代的標語。老舊的房間里充斥著架子和箱子,圣經、“Brylcreem”的紅瓶子、潤發膏、體恤衫和的密紋唱片擠做一團:歡迎來到瑞士最著名的地下音樂人Reverend Beat-Man(英)的世界。
這位Blues Trash的“發明者”早在還是朋克少年時,就創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并借此販賣盜版卡帶。1992年他轉向地上,開始合法經營,成立了Voodoo Rhythm唱片公司,該公司日后也成為發行地下音樂的伯爾尼傳奇唱片公司。開公司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Beat-Man沒有渠道把自己粗野但真實的歌聲呈現給觀眾。而這類情況,許多音樂人和樂隊在瑞士都碰到過,特別是那些搞地下音樂的。
如今,Reverend Beat-Man用他的Voodoo Rhythm唱片公司在瑞士國內外推出了上百張唱片,“我們的唱片已經賣出了上百萬,聽起來確實很多,因為我們的公司是很小的,”這位創辦人說。
這位46歲的音樂人還留著他典型的發型-頭發全蓄在頭頂,周邊剃得干干凈凈,他在唱片公司和自己的音樂生涯間不停徘徊。Beat-Man首創將心理音樂(Psychobilly)與車庫朋克(Garage Punk)合在一起。幸好有YouTube和Spotify,他在國外也變得有名起來,而且還會定期巡演。在音樂浪潮頻出、唱片銷量大減的今天,音樂家只能靠開現場演唱會賺點錢。
“人們不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作品,現在所有的東西都是數碼的,沒什么能拿在手里。樂迷來看演唱會,卻看到樂手正在銷售紀念品。他們說‘哇哦’,這就是要拿回家做永久保存的作品。所有的數碼作品,計算機一出問題就全沒了。對我們唱片公司來說,讓人們知道這樣的道理,是很難的。”
如今要以音樂家的身份生活,需要堅韌的神經,Beat-Man強調。對他來說,事業開始于“在廁所的地板上過夜”,還有經年的免費演出。在10-15年后,才可以得到藝術家的薪酬,在你多多少少成名之后。
在瑞士,大多數音樂家們都要有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在瑞士,每月掙一萬很容易,但要當音樂家,每月也許就能賺2000瑞郎。房租就要1500,還要留500用于生活。對許多瑞士音樂家來說,這樣的生活太艱苦了,他們寧愿要一種簡單點的生活,”Beat-Man說。
Daniel Fontana對瑞士音樂界了如指掌,他已經掌管Düdingen的“Bad Bonn”(德、英)幾十年了。在伯爾尼與弗里堡之間的這個城郊結合部Düdingen,Fontana瞄準的是當地固定的樂迷,他們從遠遠近近的地方會定期涌向Düdingen的前游泳場,來聽音樂。
在編排節目時,Fontana特別注意要讓瑞士的樂隊占據半邊天。他舉辦的為期3日的“Bad Bonn Kilbi”音樂節,每年都會吸引2500多名粉絲。而且他挑選的籍籍無名的樂隊,往往幾年后許多都會成名,這已成為傳奇。所以不足為奇,這個小小的音樂節在啟動售票程序后,票會馬上售罄。
精英化?
對Fontana來說,在當代的瑞士流行音樂中,盡管他還算是比較有名的,但音樂創作依然是小眾的,儼然已淪為精英階層的東西。“在音樂界,沒有多少人出身于勞動階層,在大多數青年樂隊中,樂手都不是街頭音樂家。在蘇黎世,據我所知,多數搞音樂的都來自于富裕家庭”。
有的樂隊太舒服,過于自得其樂,很少在國內或國外做巡回演出;有的又毫不現實,才出道就索要高額演出費,只要遇到困難就大打退堂鼓。“要想做好的音樂,就需要瘋狂的音樂人,可是這兒大多數都不夠瘋狂,”Fontana這樣蓋棺定論。
就算Yello(英)和The Young Gods(英)這兩支獲得國際聲譽的瑞士樂隊,當初也都是出身于實驗樂隊,并沒有立即大紅大紫,Fontana強調說。
去年他加入了一個為甄選瑞士最重要的音樂人而組成的專家組,他們要頒發首屆瑞士音樂獎(德、法、意、英)。短短的名單上有15人,涵蓋傳統、實驗搖滾各種形式。Franz Treichler最終獲得了該獎項和10萬瑞郎的獎金。這位Young Gods的主唱和歌手因他30多年在音樂和藝術領域的卓越貢獻而獲獎。
“對我來說,能夠把獎項頒予視音樂為生命的人很重要,像Beat-Man或者Franz Treichler。他們靠自己的音樂為生,他們并不介意,自己的音樂是否討別人喜歡。他們只做自己的。該獎項對目前的音樂界來說,是一種挑釁,也是一種鼓勵,”Fontana說。
瑞士的社會意識,從未像現在這樣將流行樂和搖滾作為自己的文化形式和文化特色加以承認。瑞士伯爾尼傳播博物館舉辦的首個音樂及流行文化歷史展, 就是明證之一。
音樂回顧展“Oh Yeah!”(德、法、意、英)囊括“火奴魯魯女孩”-1960 年最早的女子組合至今。多個組合的共同標志是:大部分樂隊只是折射了外國的音樂影響。少數樂隊找到了自己的風格。
例如Young Gods就是從David Bowie和U2的吉他手The Edge身上獲得靈感。蘇黎世Kleenex則承認受到Nirvana的靈魂人物Kurt Cobain的重要影響。女子朋克樂隊至今還在演奏Deerhoof的歌曲,Deerhoof是美國一支較為流行的朋克搖滾樂隊。
不少金屬樂團以蘇黎世的Celtic Frost(英)為榜樣,這支1984年成立的樂隊,儼然已成為眾多后繼金屬樂團的祖父。而主唱Thomas Gabriel Fischer,是瑞士已故藝術家、奧斯卡獲獎者吉格(H.R. Giger)的助理,他還在繼續譜寫著金屬樂的歷史,和他現在的Tryptikon(英)樂隊一起。
由歌手、導演Dieter Meier和音響藝術家Boris Blank組成的前衛雙人組合Yello,則占據了電聲流行樂先行者的地位,特別是在80和90年代,以及今日的舞廳中。
辦這個名為“Oh Yeah!”音樂史展的主意來自音樂家Samuel Mumenthaler(英),也是Züri West的組建成員之一,伯爾尼的收藏家、作家。許多作品和檔案都來自他的收藏。在60年瑞士的流行文化生涯中,Chronist Mumenthaler擷取了2個關鍵點:1967年Rolling Stones的演唱會和1968年Jimi Hendrix在蘇黎世的演出。晚些時候他還提到了雷鬼傳奇Bob Marley1980年的演出,同樣是在蘇黎世。
“1968年,當Hendrix演出時,警察們很具攻擊性,因為一年前Stones的演出曾引發騷亂。他們采取了極為嚴格的措施,這引起了社會抗議,同時也刺激了1968年蘇黎世抗議行動的爆發,”Mumenthaler說:“1980年瑞士的青年運動興起,他們是受到了Bob Marley演唱會的影響,影響很深。‘起來,站起來’,1980年5月,雷鬼(Reggae)音樂的偶像這樣唱到。可見瑞士人收到了他所想傳遞的信息,”Mumenthaler說。
復興而不是改革
如今的瑞士流行樂活力大減,音樂評論人Benedikt Sartorius(德)說:“到處都沒有什么偉大的變革,現在很難說,什么是瑞士的流行樂。瑞士有許多音樂圈子、流行許多曲風,但都是地區性的”。這與瑞士的多語言性密切相關,因而很難在國家層面“揚名立萬”。
去年Sartorius用方言演唱小火了一把,他深得King Pepe、Jeans for Jesus和Stahlberger的精髓。“現在用瑞士德語方言演唱,時機正好,2015年是不錯的一年。瑞士的方言流行樂興起了新的一代,歌詞不錯,也有一些新的音樂動力。這是對方言演唱的新嘗試,也有嘻哈風格,”Sartorius說。
最近這10-15年間,流行樂壇沒有什么新風格涌現,伯爾尼《聯邦報》(Der Bund)的樂評人Ane Hebeisen說:“不過在小圈子里,還是有發展的,這點從未改變”。
“有新技術、新思維、新的瘋狂,年輕人新的力量,我對流行音樂的未來一點都不悲觀。每年我都會獲得新的靈感,甚至是在瑞士”。
瑞士搖滾樂的里程碑
1957:Hula Hawaiians的“Chimpanzee Rock”,首支搖滾器樂曲。
1960:Honolulu女孩,首支女子組合。
1967:Rolling Stones在蘇黎世體育館舉辦音樂會,結束時引發暴動,和警察發生沖突。
1967:嬉皮士的首次活動"Love-ins"。蒙特勒爵士音樂節首創。
1968:Jimi Hendrix的演唱會結束后,警察血腥的介入引發抗議,成為1968年抗議運動的導火索。
1968:首本地下音樂雜志《Hotcha》出版,海報由吉格H.R. Giger繪就,他隨后憑《異形》榮獲奧斯卡獎。
1970:迷你Woodstock音樂會“Bodensee最偉大的演出”于康斯坦茨。
1971:在Frank Zappa舉辦演唱會時,蒙特勒賭場發生大火,這令深紫的歌曲《水中煙》(Smoke On The Water)成為永恒。
1970:音樂會經紀公司好消息(Good News) 成立。
1975:Polo Hofer和他的樂隊Rumpelstilz推出首支瑞士德語方言搖滾。
1975:Krokus成立,這是一支來自索羅圖恩的硬搖滾樂隊。在1980年舉辦美國巡演時座無虛席。目前已售出1400萬張音像制品,是國際上最成功的瑞士樂隊。
1979:Yello雙人組合成立,對1980、1990年代的電音流行樂、舞蹈樂曲產生重大影響。
1983:首家私人電臺獲得運營許可,對在廣播中播放流行樂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瑞士廣播電視集團(SRG)的第三套節目Couleur 3(法)和DRS 3(德)正式播出。
1985:Young Gods創立,并且成為后工業搖滾時代國際上頗具聲望的樂隊。
1991:巴塞爾的Black Tiger推出首支瑞士方言饒舌樂。
標簽:
上一篇:瑞士狂歡季節又到了!... 下一篇:倫敦房價收入比前景樂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