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主要城市概況及簡介
來源:歐洲購房網作者:歐洲購房網時間:2016/1/13
掃一掃,隨時看
全球城市(Global city),又稱世界級城市,指在社會、經濟、文化或政治層面直接影響全球事務的城市。全球城市一詞由沙森(Saskia Sassen)于1991年的作品中首創,與巨型城市(又稱超級城市,megacity)相對。在西方眼里,英國倫敦、美國紐約、法國巴黎和日本東京傳統上被認為是"四大世界級城市"。同時,它們也被視為全球資本主義的象征。當然,近些年亞洲部分城市高速發展,某些觀點也把諸如香港、新加坡等列為全球城市,同時也招致了一些爭議。
發展簡史
德國詩人歌德在18世紀后葉將羅馬和巴黎稱為世界城市。蘇格蘭人類生態學家P·格迪斯于1915年則將當時西方一些國家正在發展中的大城市稱為世界城市,指那些在世界商業活動中占有較大比例的城市。1966年,英國地理學家、規劃師彼德·霍爾(Peter Hall)把世界城市定義為:那些已對全世界或大多數國家發生全球性經濟、政治、文化影響的國際第一流大城市。上世紀80年代以來,作為一種特殊的城市類型,世界城市成為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的對象。
1986年,弗里德曼從新的國際勞動分工的角度,把世界城市的特征概括為:主要金融中心;跨國公司總部(包括地區性總部);國際化組織;商業服務部門的高速增長;重要的制造中心;主要交通樞紐和人口規模。美國經濟學家絲雅奇·沙森根據生產性服務業來鑒別世界城市,把世界城市定義為:發達的金融和商業服務中心。
現在一般認為,世界城市是國際城市的高端形態,是城市國際化水平的高端標志,是指具有世界影響力、聚集世界高端企業總部和人才的城市,是國際活動召集地、國際會議之城、國際旅游目的地。
概念和本質
簡述
世界城市是城市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國際城市的高端形態。這一階段、這種形態可以概括為:一個結點,兩大功能,三個基本特征。
一個結點
現代意義上的世界城市是全球經濟系統的中樞或世界城市網絡體系中的組織結點。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是21世紀的基本特征。這四個“化”的相互交織和互為推動加速了全球網絡的形成,世界成為一個巨大的網絡空間。網絡時代是一個整合的時代。整合的過程和本質是現代市場資源,包括人流、物流、資本流、技術流和信息流在全球網絡中的充分流轉和合理配置。在這種要素流轉和配置過程中,世界政治經濟新格局不斷建立和形成。實際上,格局就是一種配置和組合。當今世界,格局更多地表現為國家之間、區域之間、城市之間現實力量、資源要素的綜合對比與配置組合。特別是以城市為載體,在全球網絡中形成了資源要素流轉和配置的一個個結點。這些結點根據等級高低、能量大小、聯系緊密程度等要素集結成為一個多極化、多層次的世界城市網絡體系。其中,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具有控制力和影響力的主要結點城市就是世界城市。
兩個功能
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具有控制力與影響力是世界城市的兩個核心功能。世界城市的控制力主要表現為對全球戰略性資源、戰略性產業和戰略性通道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再分配。只有對這些問題具有了把控權、主動權,能夠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城市才可以稱之為世界城市。
戰略性資源是指與國家、城市的運轉、發展、壯大息息相關的重要條件和能夠帶來巨大回報的關鍵要素,可以是硬性的資源、能源、資金等,也可以是軟性的政策、人才、信息等。
戰略性產業包括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支柱產業首先表現為很強的競爭優勢,對經濟發展具有重大貢獻,同時又直接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國家安全,對帶動經濟社會進步、提升綜合國力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比較而言,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多地表現為具有市場需求前景,具備資源能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特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信息網絡、空間、海洋開發、地質勘探等產業。
戰略性通道就是以戰略性區位優勢為依托,以港口、航空、公路、鐵路等現代化、立體化的綜合交通體系為基礎,構建面向全球的資源要素流通和產業梯度轉移通道,這都是涉及全球政治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長期性、全局性、關鍵性問題。
控制力是“硬實力”,影響力是“軟實力”。硬實力是對一國經濟、軍事與資源要素的控制力和擴張力,軟實力是一國文化、制度與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說服力。硬實力和軟實力是相輔相成的。硬實力是軟實力的基礎,軟實力是硬實力的延伸。如果一個國家可以使他的立場在其他人眼里具有吸引力,或者一個國家強化那種鼓勵其他國家以尋求共存的方式來界定他們的利益的國際制度,那么他就無需擴展那些傳統的經濟實力或者軍事實力(約瑟夫·奈:《硬權力與軟權力》,1999年)。
從本質上講,世界城市是全球戰略性資源、戰略性產業和戰略性通道的控制中心,是世界文明融合與交流的多元文化中心,也是城市硬實力與軟實力的統一體。
三個特征
世界城市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主要表現為經濟總量大,人均GDP程度高,以現代產業體系為核心的后工業化經濟結構明顯,國際總部聚集度強;二是具有巨大的國際高端資源流量與交易。某種意義上說,世界城市就是一個面向知識社會創新2.0形態的流動空間、流動過程。這種國際高端資源的流量與交易主要表現為高端人才的集聚,信息化水平,科技創新能力,金融國際競爭力和現代化、立體化的綜合交通體系;三是全球影響力。影響力是軟實力的外在表現,是引領時代潮流的主導力量。世界城市的影響力既有文化和輿論的力量,也有組織和制度的力量。主要表現為城市綜合創新體系,國際交往能力,文化軟實力和全球化的治理結構。
全球四大城市
美國紐約(New York,USA)
紐約是美國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僅是美國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紐約位于紐約州東南哈得孫河口,瀕臨大西洋。它由五個區組成:曼哈頓、布魯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滿,面積780平方公里,市區人口700多萬,包括郊區在內的大紐約市人口1800萬。
英國倫敦(london,UK)
倫敦位于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離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倫敦的行政區劃分為倫敦城和32個市區,倫敦城外的12個市區稱為內倫敦,其它20個市區稱為外倫敦。倫敦城、內倫敦、外倫敦構成大倫敦市。大倫敦市又可分為倫敦城、西倫敦、東倫敦、南區和港口。倫敦城是金融資本和貿易中心,西倫敦是英國王宮、首相官邸、議會和政府各部所在地,東倫敦是工業區和工人住宅區,南區是工商業和住宅混合區,港口指倫敦塔橋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間的地區。整個大倫敦市面積1580平方公里。
日本東京(Tokyo,Japan)
東京是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城市,位于本州關東平原南端,下轄23個特別區、27個市、5個町、8個村以及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總面積2155平方公里,人口約1229萬(截至2003年2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法國首都巴黎 (Paris)
巴黎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地處法國北部,塞納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峽)375公里。塞納河蜿蜒穿過城市,形成兩座河心島(斯德和圣路易)。首都巴黎人口為220.1578萬人 (截至2009年1月1日) 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采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來了眾多的國際會議,據統計,1987年在巴黎共舉行了365次國際性會議,超過了紐約、倫敦、布魯塞爾、日內瓦,居世界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巴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