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歐洲人一聲嘆息!
來源:歐洲購房網作者:歐洲購房網時間:2015/2/16
掃一掃,隨時看
當前,歐洲人看待中國游客的心態愈發復雜。一方面,持續低迷的本土經濟的確需要包括旅游消費在內的外部力量給予刺激,承認中國游客的貢獻不小;另一方面,一些中國游客在歐期間的不文明行為又著實讓現代文明發源地的人們感到不快(當然,不文明游客不僅僅是中國人)。矛盾心態之下,歐洲人面對中國游客,時常發出驚嘆與無奈的雙重嘆息。
針對中國游客的不文明行為,無論是歐洲輿論,還是中國媒體,在解讀時都存在爭議,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既然現階段歐洲如此需要中國,那是不是就應該對中國人寬厚一點;所謂不文明行為更多是一種文化和習俗上的不同,有沒有必要過度放大與解讀?
這種爭議可能還將長期存在,但對“中國形象”的海外構建而言,無疑越早得到消弭越為有利。
首先,不文明行為已經給中國游客自己帶來了不利,喜歡炫耀的中國游客在海外扮演“待宰羔羊”的角色已經很長時間,尤其近年歐洲一些國家經濟低迷,街頭偷竊、搶劫較之以前更多。一些中國游客財大氣粗,對商店服務員缺乏禮貌與尊重,喝來斥去,把國內的習慣帶到歐洲,既為自己開心出游帶來無謂糾紛,也使中國游客整體形象受損。
其次,即便是談文化與習俗,在境外旅游時也應凸顯中國文化中“入鄉隨俗”、“客隨主便”的態度。
比如把“大媽廣場舞”帶到歐洲就極可商榷。如果說道“隨地吐痰”、“隨處脫鞋”,拿“景觀池”當“洗腳盆”,就是與文化無關的個體不文明習慣了。
再則,有的不文明行為已經超出文化、習俗的范疇,而是不符合當地法律法規的行為。這是中國客尤其要警鐘長鳴的。在他國境內主動了解、遵守該國法律,早已是當今國際社會的基本要求與慣例。
中國客的海外不文明行為,既是個體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在中國國內,諸如“中國式過馬路”這樣的不文明行為雖也早已引發社會討論,但問題并未得到解決,國人過馬路依然我行我素。將家里的習慣帶到海外,也就極為“自然了”。
不文明行為引發的這種爭議總給海外華僑華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多年來,對于包括中國經濟、和平發展在內的方方面面,歐洲等國家也都秉持一種矛盾心態。是機遇還是威脅,依然見仁見智。就此而言,在海外樹立新的、更加真實客觀的“中國形象”,堪稱打造軟實力的當務之急。無論中國官方還是民間都一直期待這一輪的形象構建能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國家形象的構建雖然宏大,但也需要突破口,提倡文明出游看似輕柔,但可能就是一個很好切入點。當前,中國相關機構也在研究從制度層面遏制不文明行為,可視為一種嘗試。
作為一家歐洲的華文媒體,本報在此新年來臨之際,也呼吁來歐洲旅游的中國游客,能夠放下爭議,文明出行,少一些自我和任性,多一份對公共利益與自身形象的考慮——別讓歐洲人一聲嘆息,實際上就是從我做起,為中國的新形象加分。
標簽: